杜瓦瓶內膽破裂如何應急處理?
時間:2025-05-13 16:05來源:原創 作者:小編 點擊:
次
杜瓦瓶作為儲存低溫液態氣體(如液氮、液氧、液氬等)的專用壓力容器,其內膽采用高真空多層絕熱結構,是實現低溫存儲的核心部件。當內膽因外力撞擊、材質老化、溫度驟變等原因發生破裂時,液態介質會迅速汽化膨脹(如液氮汽化體積膨脹 696 倍),若處理不當,可能引發凍傷、窒息、設備損壞甚至燃爆風險。本文結合《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》及行業實踐,提供標準化應急處理流程。
杜瓦瓶作為儲存低溫液態氣體(如液氮、液氧、液氬等)的專用壓力容器,其內膽采用高真空多層絕熱結構,是實現低溫存儲的核心部件。當內膽因外力撞擊、材質老化、溫度驟變等原因發生破裂時,液態介質會迅速汽化膨脹(如液氮汽化體積膨脹 696 倍),若處理不當,可能引發凍傷、窒息、設備損壞甚至燃爆風險。本文結合《固定式壓力容器安全技術監察規程》及行業實踐,提供標準化應急處理流程。
一、風險預判與初步判斷
(一)破裂前兆識別
- 異常聲響:內膽輕微裂紋時可能發出 "嘶嘶" 漏氣聲,完全破裂時伴隨劇烈 "爆鳴";
- 外觀異常:瓶體表面結霜范圍突然擴大,或出現局部冒汗(非冷凝水);
- 壓力突變:壓力表數值短時間內快速上升,安全閥頻繁起跳;
- 重量驟減:未正常使用情況下,瓶體重量快速下降(液態介質泄漏)。

(二)介質危險性分類處理
二、分級應急處理流程
(一)一級響應:現場緊急處置(3 分鐘內)
- 迅速關閉杜瓦瓶進液閥、增壓閥等所有控制閥門,切斷與供氣系統的連接(如管道法蘭、軟管快接);
- 若閥門無法關閉,立即使用專用工具(如應急堵漏夾)封堵泄漏點,避免介質持續外泄。
- 立即疏散 30 米范圍內無關人員,設置警戒隔離區(液氧需擴大至 50 米);
- 搶險人員必須穿戴全套防護裝備:耐低溫手套(-196℃等級)、防化服、面罩式護目鏡、防滑靴,液氧環境需使用防靜電材質裝備。
- 用絕熱材料(如巖棉、泡沫板)圍擋泄漏液體,防止流至低洼處或設備區;
- 液氮 /
液氬泄漏時,打開門窗或啟動防爆風機,加速汽化氣體擴散(氣體密度大于空氣,易在低處聚集);
- 液氧泄漏時,嚴禁使用金屬工具敲擊,避免產生火花,周邊 50
米內禁止動火作業。
(二)二級響應:專業處置措施(15 分鐘內)
- 使用氣體檢測儀實時監測區域內氧氣濃度(正常 20.9%),低于 19.5%
時啟動緊急通風;
- 液氧泄漏時檢測可燃氣體濃度,超過爆炸下限 10%
立即斷電并啟用防爆排風系統。
- 少量液態泄漏:自然汽化(避免用自來水沖淋,防止結冰加劇危險);
- 液氮 / 液氬:用沙土覆蓋吸收,待完全汽化后清理;
- 液氧:嚴禁使用可燃材料吸收,可用惰性氣體吹掃加速擴散,避免與有機物接觸。
- 若瓶體因泄漏反沖力發生傾倒,立即用鋼纜或支架固定,防止二次碰撞導致外殼破裂(內膽破裂后外殼承壓能力下降
30%)。
(三)三級響應:后續安全管理
- 聯系杜瓦瓶生產廠家或具備壓力容器維修資質的機構,說明介質類型、破裂程度、泄漏量等關鍵信息;
- 維修前必須進行殘液排空、惰性氣體置換(氧含量 < 2%),由持證人員拆除破裂內膽,禁止自行焊接修復(低溫環境下金屬性能改變,焊接易引發爆炸)。
- 填寫《特種設備事故記錄表》,記錄破裂時間、前兆現象、處置過程、介質損失量;
- 對同批次杜瓦瓶進行全面檢測,重點檢查使用 5
年以上設備的內膽焊縫、支撐結構(疲勞斷裂高發區)。
- 更換失效的防護裝備、堵漏工具,補充備用杜瓦瓶應急托架、氣體檢測儀校準有效期;
- 對事故現場進行低溫損傷評估,檢查地面、墻體是否因低溫導致結構脆化,必要時進行力學性能檢測。
三、預防措施與日常管理
(一)周期性安全檢測
- 月度檢查:目視內膽支撐吊帶(尼龍材質)是否松弛、絕熱層真空度觀測孔是否結露(真空失效標志);
- 年度檢測:委托第三方進行內膽壁厚檢測(磨損量 > 10% 需更換)、水壓試驗(按設計壓力 1.5 倍測試);
- 全壽命管理:低溫介質儲存容器設計壽命通常 8-10 年,達到使用年限后強制退役,避免超期服役(內膽材料低溫疲勞極限隨年限下降 20%/ 年)。
(二)規范化操作要點
- 裝卸運輸:使用專用推車固定瓶體,禁止拖拽、撞擊,公路運輸時限速
50km/h,避免急剎導致內膽碰撞;
- 溫度控制:存放環境溫度保持 5-35℃,遠離熱源(距離暖氣片≥1 米),避免陽光直射(溫差驟變超過
20℃易引發內膽應力開裂);
- 壓力管理:增壓閥開啟度不超過 1/3,定期校驗安全閥(校驗周期≤1
年),防止超壓導致內膽焊縫撕裂。
(三)應急裝備配置標準
每個杜瓦瓶使用場所需配備:
- 防爆排風機(功率≥0.75kW,液氧環境需 EXⅡBT4 防爆等級)
- 應急聯絡牌(標注廠家維修電話、當地特種設備應急救援電話)